赤峰市棚户区改造工作综述

  • 作者:在明律师
  • 来源:北京杨在明律师网
  • 日期:2024-12-26
棚户区改造是解决新型城镇化中三个“一亿人”问题的必然要求,是缩小收入差距和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棚户区改造事关千千万万群众安居乐业。我们的城市不能一边是高楼大厦,一边是脏乱差的棚户区。目前全国棚

棚户区改造是解决新型城镇化中三个“一亿人”问题的必然要求,是缩小收入差距和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棚户区改造事关千千万万群众安居乐业。我们的城市不能一边是高楼大厦,一边是脏乱差的棚户区。目前全国棚户区改造任务还很艰巨。只要是有利于老百姓的事,我们就要努力去办,而且要千方百计办好。”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老城区和棚户区改造,他在多次实地考察时强调,要让棚户区、老城区里的群众居住更舒适、生活更美好。

李克强总理多次作出指示批示,强调棚户区改造既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重大发展工程,不仅可以帮助城镇住房困难家庭改善居住条件,还可以有效拉动消费需求,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破解城市二元结构,发挥助推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和民生不断改善的积极效应。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棚改工作,将其作为重要工作事项,列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推动棚改任务落实,全市棚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13.5万套、853.4万平方米,约11万户居民出棚入楼,惠及群众30多万人,仅中心城区累计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6.7万套、423.5万平方米,约4.2万户居民喜迁新居。这一份漂亮的棚改答卷,让众多棚户区居民实现了“以小换大、以旧换新、以危换安”的愿望。

党的关怀,从“蜗居”到“安居”

2014年3月27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我市考察,一下飞机就直奔铁南棚户区,实地察看了铁路退休职工隋富和棚户区居民孙小芹家的实际住房情况。他对围拢而来的棚户居民们亲切地说:“一定让你们住上新房!下次我来看你们的新家。”从这天起,一场为实现千家万户“安居梦”的棚改攻坚战全面打响。

铁南棚户区是我市面积最大的城市棚户区,也是市、区两级的重点民生项目,5.6平方公里的土地“蜗居”着7300户、2.6万多人。其中,50%以上的房屋为上世纪70年代以前建成,40平方米以下的居民房屋共有1400余套,占房屋总数的31%。“房屋小半间,抬头能望天;三世同堂住,睡觉肩靠肩”“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冬天进风,夏天漏雨;家家烧煤,户户冒烟”……这些都是棚户区居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居住环境恶劣,居民行路难、用水难、用电难、如厕难等问题十分突出。

“我们和城区只一路之隔,路北是高楼大厦,路南却是破房漏屋,真是天壤之别!”曾经居住在铁南的孙小红依然对那里的居住环境记忆犹新,那时的她一直盼着住上楼房,可每年赚的那点辛苦钱,刨除全家日常花销所剩无几。铁南棚改工程的实施,让孙小红的梦想变成现实。“在窝棚挤了那么多年,终于住上这么舒服的房子,真是太高兴了。住楼房有厕所、有下水,再也不用‘掏灰点灶’生土暖气了,这一切都得感谢党的好政策。”

原铁南棚改办工程师鞠久东回忆,为实现铁南棚户区改造“一年大变样、三年全完成”的总体目标,回迁房的基础部分采取冬季施工措施,搭暖棚、加取暖设备,使温度达到施工要求。高峰时12.6万平方米的基础底面,就有800多人现场作业,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彻底改变铁南棚户区的居住环境。

铁南棚改项目累计投资88亿元,分别建成了南苑绿景、富润家园、和泰家园、康馨家园、怡康家园、润泽家园等6个安置小区,建设住房7422套91万平方米,2017年回迁居民全部住上了新房,除此之外,还铺设各类管线,增设绿地,新建学校、幼儿园、文体中心,公厕、垃圾转运站、停车场等,彻底解决了铁南居民出行、排水、取暖、排污、如厕“五难”问题,实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安居梦”。

高位推进,用“辛苦指数”换“幸福指数”

棚户区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和重大发展工程,关系市政基础和百姓安居乐业,对改善城市环境、拓展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自棚户区改造启动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多次亲临一线,对棚户区改造提出明确要求,并协调有关部门分析研究征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把控原则方向,破解困难阻碍,确保征收工作有序推进。“棚改是件大事,大就大在它事关新一轮的城市建设,是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增强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改变城市形象的‘助推器’;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是改善棚户区群众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抓手;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是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化解矛盾纠纷、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难点问题的有效措施。只有从思想深处充分认识到棚改是件大事,才能切实强化发展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努力把棚改打造成民生工程、发展工程。”市委书记孟宪东在调研棚户区改造项目时多次强调。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为有效改善棚户区居民住房条件,让大多数棚改居民享受棚改工作带来的福利,全面加快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相关地区成立棚户区改造领导小组,在征拆过程中市和旗县区均明确了责任单位、进度计划和职责分工,对列入计划的项目在土地、规费、税收、征收安置、项目审批、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予以大力倾斜和支持,全市上下形成了密切联动、高效运转、协同推进的工作氛围。2017-2019年中心城区共实施了4.07万套的城市棚户区改造,新老城区结合部棚户区基本消除,有效地改善了居住环境和城市面貌,提升了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门难开,人难见,话难说,字难签,这是征收工作人员经常面临的难题。红山区一位姓宋的居民,家中人口多,嫌置换的楼房面积小不肯搬迁。征收工作人员往他家先后跑了20多次,讲政策、算细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小宋终于签订了拆迁协议。面对一小部分漫天要价、拒不签字的住户,面对回迁安置的社会压力和维稳压力,征收人员主动放弃节假日,坚持吃住在现场,攻坚克难,没有谁诉过苦、言过退,用真心、耐心和热心赢得了搬迁户的信任、支持和配合。

征拆难,融资更是难上加难。多年来,面对资金这一难题,我市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企业投资参与棚户区改造,实现棚改投资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化。在努力争取上级财政及配套补助资金、债券资金的同时,积极同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对接,多措并举进行融资,为棚户区改造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2017-2019年,仅中心城区政府投资类棚改项目及社会融资类项目总投资就达398亿元。截至目前,我市共采用政府自筹、上级补助、银行贷款、专项债券等多种方式累计投入资金863.7亿元,其中共争取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贷款334.8亿元,专项债券15.25亿元,有效助推了棚改项目的实施。

经过棚改战役的洗礼,全市上下积累了一些务实管用、灵活创新的实战经验,也锻造了一支敢于拼搏、勇于担当的征收队伍,形成了棚改工作的新格局。

阳光政策,从“要我拆”到“我要拆”

棚户区改造是一件利民惠民的好事,必须最大限度地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切实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棚户区内的低保户、老弱病残、零就业家庭、下岗失业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体,采取就业安置、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扶贫救济等综合措施,妥善安排好棚户区群众的生产生活。

全市上下始终坚持依法征拆,坚持一项政策讲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一套标准评到底,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经得起检验。结合实际,市委、市政府及有关旗县区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实现了征收过程有章可循;在具体实施中,设立奖励机制,最大限度让利于民;建立联动机制,化解群众矛盾,以服务促进签约;建立公开机制,相关事项在征收区域内公开;对有不合理诉求的重点户,在加大协商谈判力度的同时,以司法征收促进签约;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体现了市委、市政府推进棚改工作的决心和执行力,为棚改工作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红山区铁南棚户区改造最大限度让利于民、造福百姓。坚持依法征收原则,严格执行征收方案,做到政策面前人人平等。坚持阳光操作原则,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做到政策公开、程序公正、结果公正。

面对棚改征拆工作,松山区学习借鉴“丛台经验”,全面实施“工作前置”工作法,将群众意愿作为启动征拆的前提提前摸清。将征拆政策等相关事项宣传到位,并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同时,将群众最关心的回购房提前落地。在集中签约前明确回购房的具体位置、选房规则等事宜。与此同时,还将群众最担心的公平事宜提前落地。将宅基地认证、房产证认证、评估明细等事宜在签约前就公示上墙,接受群众举报监督,完全无异议后实施集中签约;集中签约过程中及时将签约选房顺序公示上墙,让群众全程监督,杜绝徇私现象发生。

为确保被征收群众如期回迁,我市确定了规划先行、融资先行、制度先行、安置房建设先行和基础设施配套先行“五个先行”工作机制,实现了房屋征收与安置房建设同步、资金跟进与工程进度同步、基础设施配套与安置房建设同步“三个同步”,每个环节无缝衔接,同频推进。针对湿陷性黄土地质、工程交叉作业、低温气候影响等难题,提前谋划、科学安排、多次论证,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压缩了工期。

在新房规划阶段,认真听取、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对选址、综合配套、户型设计、建设标准等实际问题严格审查把关,广泛征求回迁居民的意见建议,确保新房得到群众认可。及时公布规划方案、征收政策、补偿安置方案、办事程序等信息,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棚户区改造工程的实施,让百姓对美好家园有了新的憧憬。为了实实在在地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市委、市政府对于已经改造完成的项目,科学规划配套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各项公共资源,不断完善幼儿园、学校、医院等各项配套设施,破解教育、医疗困境。同时大力建设小绿地、小广场等,为居民提供更多的休闲空间,居民点赞之声不绝于耳。

乘势而上,让“美好蓝图”变“大展宏图”

棚户区改造是新一轮城市建设的主题,是破解城市二元结构的突破口。“今后的棚改工作要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既考虑群众的棚改意愿,又要考虑地方财政承受能力,科学合理确定棚户区改造规模,稳妥推进存量城市棚户区改造。”谈起未来的棚改工作,市委书记孟宪东给出了明确方向,他一再要求大家要继续发扬优良作风,多措并举,全面完成棚改尾留任务。

棚改工作事关民生福祉,事关城市形象,事关经济发展大局,是全市一项重点民生工程。今年,我市共有4个地区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7个2779套。同时继续做好2017年和2018年中心城区棚改项目剩余户的征收补偿安置工作,抓紧实现地块清零。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我市已制定了“优先将老城区内脏乱差且50户以上的集中成片棚户区列入改造计划,以持续改善居住条件、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棚改目标。全市上下坚持目标导向,紧盯全年目标任务不放松,聚焦重点工作,强化协调联动,形成工作合力,积极稳妥、高效优质地完成棚改尾留清零任务。密切联动、高效运转、协同推进,严格按照相关政策标准,持续做好征收等各项工作,让百姓早日实现安居宜居,全力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现如今,鸟瞰赤峰,三山竞秀,五河披绿,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街道井然有序,一个个笑颜难掩幸福。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新赤峰正在跨越崛起,渐入佳境。

来源:乐居网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网络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给与以更改或者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