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城中村拆迁 专家:如何妥善安置40万郑漂是关键

  • 作者:在明律师
  • 来源:北京杨在明律师网
  • 日期:2025-03-25
郑州城中村拆迁 专家:如何妥善安置40万郑漂是关键2016-02-06 15:58:12 人民网郑州2月6日电 (宋芳鑫) 错综复杂的电线,狭窄的街道,随意停放的电动车,距离不到一米的楼间距……这就是郑州城中村,但住在这里的人们却习惯了这样的环境,在他们眼中这里带给他们的更多的是便捷。 “郑漂”有话说 “我在这里住了10年了,你要说环境这确实不好,夏天门口垃圾都是臭的,房门也被别过不止一次了,前一段放在屋里的笔记本电脑和一床新被子还被偷了,报了案,但还没结果。”在这里开理发店的李女士跟记者抱怨着。 和一般的“郑漂”不一样,如今李女士已经和老公住进了附近的小区里,后顾之忧基本解决。但说到拆迁,李女士心中却还有很多不舍。她的理发店从街东边挪到街西边,一干就是10年,生意一直都还不错,房租虽然年年都涨,但也在她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这要是拆了,可找不到合适的地方了,最近都听说要拆,每天都有搬家的,来剪发的人明显少了,生意大不如前。”李女士说。 在陈寨开手机修理店的小李说,大学毕业就在这里了,这里房租便宜,生活成本低,要是拆了,可能要回老家了。 记者采访中遇到了正在搬家的黄老板,他今年33岁,2001年来的郑州,一直在城中村里做餐馆。房租从最早的50块钱涨到现在的1000多,门面也涨到300多一个月。拉着一整车的家具老黄心中有很多不舍得,“没办法,生意越来越难做,房租越来越高,不想回去但是没办法啊,回老家干点啥吧。”老黄苦笑着。 面对城中村拆迁,有人选择主动离开另谋新居,有的人选择留在这里等待最后的通知。在城寨开小饭馆的田大哥是个乐观的人,面对城中村拆迁他说:“不管拆不拆都要想办法留在郑州,只要人不懒,到哪都能养活自己。” 危险无处不在 我们在城中村中看到,这里街道狭窄,有的楼间距不足一米,形成了人造的“一线天”。金水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城中村多数高层建筑未经消防设计审核,防火间距不足。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消防固定设施、消防车通道、消防给水不符合国家规范要求,一些村民自建房达15层以上,在其中开设有大量的酒店、旅馆、餐饮、洗浴和公共娱乐场所,但一栋楼只有一部开敞式楼梯,一旦发生事故,疏散困难,易引发群死群伤事故。 此外, 网吧、小娱乐场所、小浴室、小旅馆、小美容店等小场所存量较大,是近年来火灾事故的高发区和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执法环境恶劣,工商、文化等部门的执法活动阻力大,执法效果欠佳。二是非法违法经营活动随着打击力度的加大,转向更隐蔽的经营方式,设置门禁或减小规模进入住宅楼层经营,发现、打击困难。 专家:如何把“郑漂”留下 可能对很多城市居民来说,城中村拆迁与他们并无太大关系。事实上,城中村拆迁将给整个城市带来阵痛。据估算,居住在郑州金水区高皇寨、柳林等12个城中村的郑漂有约40万人,城中村拆迁直接影响着这些人的生存。如果他们选择离开,那么很多中小企业将面临招工难,从而也会影响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但如果他们留下,生活成本必然增加,如何留下是现在很多郑漂不断思考的问题。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刘社表示,城中村改造是新型城镇化道路上不可避免的一环,它的完成将为郑漂提供更为安全舒适的居住条件。但眼下,政府需要考虑的是对郑漂们做好预案,比如金水区12个城中村能分期分批拆迁,留有足够的拆迁过渡期,给郑漂有个缓冲时间,也给城市留下缓冲时间,以避免出现过大冲击。同时,政府可以鼓励开发商建设一定量的小户型,类似大学生集体宿舍,供这些打工者居住。 在经济学家谢作诗看来,城中村拆迁成功与否就在于能否妥善安置这些郑漂,把他们留下来。他建议,公租房不需要建的太大,最好都是小户型,并不是不希望打工者都住上好房子,只是在公租房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希望政府用更多的精力提高公租房的数量,甚至可以使用公共卫生间,让公租房真正送到有需求的人手里。 来源:人民网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网络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给与以更改或者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相关文章